看完李行亮麦琳夫妇相处后,我才顿悟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
设想一个这样的情景:在你八九岁的年龄。有一件你期待了特别久特别久的漂亮衣服,这件衣服也不贵。有一天,你欣喜地发现,爸爸居然悄悄给你买了回来。你不知道有多开心。已经幻想着穿上它,在阳光下在草丛里美美的样子。可正当你迫不及待打开时,你的妈妈突然出现了。丝毫不顾及你的感受,不由分说,便把衣服给退了。且从那天之后,她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了。要是再给这个假设,加上一个背景条件。你的爸爸,是一个有知名代表作的歌手,年收入上百万。你的家,住在北京的大平层。你的疑问会不会更加加深呢:为什么妈妈连一件几十块的衣服都不允许自己要呢?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快乐都要被夺走呢?是自己不配拥有喜欢的东西吗?如果你看了最新的《再见爱人4》,就知道这个“妈妈”非谁莫属了。没错,她就是:知名歌手李行亮的妻子—麦琳。打败黄圣依老公杨子,连续挂在了热搜上十几天。原本是这季嘉宾里最“素”的素人,如今却凭一己之力”逆袭“成家喻户晓的“大女主”。不是因为她多讨喜。而是因为她有些时候真的太气人。不是因为她多神秘。而是因为她实在太叫人看不懂。感情世界太过复杂,夫妻问题如人饮水,本不想谈论太多。可前天麦琳再次喜提的热搜,里面窒息的一幕,真的踢到了我的“心趴”上。女儿想买一身漂亮的汉服,几十块钱那种。可前脚李行亮买回来,后脚就被麦琳给退了。她的理由也很离谱:衣服尺寸刚刚好,买了也不会怎么穿。她自己觉得可能不经穿,却从未征询过女儿的意见。如果真觉得不合适,换个尺寸,或换个款式也好。可麦琳眼里心里,再无这件汉服,也没有女儿的失望伤心。服务区70元一只的熏鸡说买就买,还是两只。几十块一件的汉服的快乐,却不舍得让女儿拥有。更让人没想到的还有。儿子几乎没买过几件新衣服。他穿的要么是朋友送的。要么是姐姐剩下的衣服。明明家庭条件不错,却非要弟弟穿姐姐的衣服。明明孩子很喜欢,却非要把她往“自卑”的成长路线上推。不是说节俭不好,不是说不能给孩子穿旧衣服。只是普通家庭也不至于如此,起码会考虑孩子的感受,会平衡着来。只是她不知道自己捡了芝麻,却丢了西瓜。第一次在明星家庭身上,看到“没苦硬吃”的影子。可麦琳的没苦硬吃,对象却从来不包含自己。所以究其根本,终是有人一针见了血:几十块钱不是最重要的,话语权有没有在自己手中,才是最重要的。可她不知道的是,当她企图用控制欲绑住家人。当她把精神内耗解读成自我付出的“纯爱战士”时。她就已经输了。2麦琳的身上,其实可以清晰看到几个很明显的特征。第一,控制欲。任何事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掌控,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参与决策。第二,敏感拧巴,容易情绪化。一边不断强调自己是付出型人格,一边却又在另一半有一点未能达到期待时,就陷入崩溃。第三,习惯性负反馈。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反驳,就是往坏处想,长期陷入否定别人的负面情绪中。而这三点,无一不是内耗型人格的折射。节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青团事件。为了给妻子惊喜,有一次李行亮一大早就从北京飞往上海。目的是买麦琳喜欢的青团。怕自己买错,他专门买了所有的口味。可回到家,站到妻子面前。得到的回应却不是欣喜,而是扫兴和质问。为什么买的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蛋黄肉松口味?为什么不打个电话问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想吃的?明明可以好好说话,却选择了最伤人的表达方式。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,在一个内耗型家人那里,都能被无限放大,然后演变成一场腥风血雨。麦琳还没意识到的问题,幸好张泉灵老师已经替她想到了。人与人之间相处,情感需求物质需要也好,都很正常。“你这样做不对”“你这样让我不满意”这种习惯性的负反馈,长期的否定,却是任何亲密关系最致命的存在。更遗憾的是,它不仅反射到老公身上,还会影响孩子,影响亲子关系。它会扼杀一个人的分享欲,积极性。它会让一原本自信的人变得小心翼翼。它会让孩子有一天突然产生逆反心理。在麦琳脱口而出“我对孩子不这样”时。殊不知,自己的以爱之名,自己的权威压制,可能早已注入孩子的心里。也不知,这次张泉灵老师的掏心掏肺,有没有说到她心里。3目睹过太多孩子变自卑的过程,就越明白一个内耗型家庭的杀伤力。因为负能量爆棚,控制欲作祟。孩子在它面前永远得不到正反馈。还记得全网窒息的“四菜一汤”事件吗?14岁的女孩,给妈妈做了满满一桌的菜。荤素搭配,四菜一汤。是个人都能看出女孩的孝顺用心。妈妈回到家,扔给女儿的却是一句:“你以为我会表扬你吗?”四个菜吃不完,可以下一顿继续吃。饭有点凉了,热一下就好了。在妈妈这里,女儿却是像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。一件小事,却非要闹到全网皆知。一件好事, 却非要鸡蛋里挑骨头。果然,就如那句话:“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,而是一个善于制造内耗的人”。家里没有争吵,他要制造争吵。家里没有矛盾,他要制造矛盾。几块钱的碗打碎了不可怕,可怕的是劈头盖脸的责骂。小青菜买成了油麦菜不可怕,可怕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。煮饭水放的有点多了不可怕,可怕的是一辈子都甩不掉的嘲弄。芝麻小事上,永远不断内耗。细枝末节上,永远斤斤计较。真正遇到大事时,却无法拎清,随心所欲。一个家庭但凡有一个这样内耗的人存在,这样的家庭永远难通往幸福的方向。而长期在这种乌烟瘴气,负能量下成长的孩子呢?敏感,自卑,配得感低,就是绝大多数他们的结局。一个家庭充满了打压,怨气,委屈,埋怨。一个孩子又如何学会自信,活力与爱呢?如果你不小心成为了一个内耗型的父母。请记得学会沟通和倾听。那个对象不是你的敌人,而是你的家人。请记得别一味陷入自己的世界。减少对孩子的干涉控制,否则只会适得其反。如果你正在一个内耗型家庭里深受其害。请记得不要轻易试探拯救他。远离才是最快最好的方式。“不原谅也没关系,创伤不是你的错,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。”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